第88章_两世花
玩手机小说 > 两世花 > 第88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8章

  “伯言,”我突然忍不住说,“吴不会一统天下。”

  他呆了呆,然后说:“我知道。”

  “它甚至不会延续很长时间。”

  “我也知道。”

  “那么,”我看着他问,“你,你们,所做的一切,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沉默着,松开了手,让那鹤扬起翅膀如同风筝一样飞上天去。然后他走到江边站住,安静地看着余晖下金红色的远山和滚滚奔逝的江。

  “山之为山,江之为江,又是为了什么?”他问我。

  最后一缕斜阳随着晚风一同隐去了。

  卷八:夕颜

  孙和归来

  很久以前,听给我接生那一个护士说,我出生的那个傍晚,夕颜花爬满了窗台。

  那个护士是个中日混血儿,从小在日本长大,语言里夹杂了大量我所不能懂的词汇。

  我好奇问她,夕颜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她解释了半天,我才勉强明白过来,原来所谓夕颜,只是朝开暮败的牵牛花而已。

  城市里没有牵牛花,它们渐渐被我遗忘。

  直到这一年,赤乌四年行将结束的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坐在窗边,突然发现窗台上爬满了牵牛花。

  那一刻我才深刻感受到“夕颜”这个词所蕴涵的意义。

  在夕阳下,在一片火似的云霞间,它们安静地老去,渐渐归于暮色。

  然后我走出屋子,暮色间我看见两辆马车,缓缓驶进了院子。

  “又见面了。”为首马车上走下来的青年,走到我身边对我说。

  我怔怔地看着他。他穿一件暗青色长衣,棱角分明的脸似曾相识。他的眼睛很黑,说话的时候,那双眼睛就一直看着你,里面却没有任何喜怒。他分明是在笑,但又无法从他的笑容中感觉到丝毫暖意。

  “你不该不记得我的,”他对我说,“你不该不记得我孙和的。”

  孙和回来了。

  孙和被召回来准备做太子了。

  其实这本该是意料中的事。即使没看过历史,不知道以后,仅从孙登之死,仅从接二连三的百官劝立太子的上书中,我就可以猜到这结局。

  可当真正看到他站在面前的时候,我还是不由感到心悸。

  什么两宫之争,什么嫡庶之论,如同这命运一样根本就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这一天我害怕了很久,可它还是到来了。

  这些年他们母子俩应该过得很一般。这一点,从年仅十九却从不在脸上摆出任何喜怒的孙和身上可以看出,从王夫人看我那憎怨的眼神中更能看出。虽然孙权这些年一直不曾忘记他们,我也知道他经常偷偷地送财物和派遣最好的老师到吴。可是内心的寂寞和屈辱,又岂是物质所能弥补的。

  至于我,这么多年过去,对孙和的那些恨意,也早已烟消云散。可面对他的时候,还是感觉刺骨的冰凉。冰凉之余又是心悸,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正要发生一样。

  可是孙和并没有一回来就被立为太子。

  阻力多数来自公主鲁班。她和王夫人素来不和,现在王夫人之子要被立为太子,她自然全力反对。

  说起来,她们之间的恩怨起因其实相当无聊:周鸾初嫁孙登时,以婆媳之礼待步夫人,却仅以一般礼节待王夫人。王夫人由此怀恨在心。到周循娶了鲁班之后,王夫人便想尽办法羞辱周循。鲁班又因此心生怨恨。

  朝臣大多认为应当立孙和。这是个儒家礼教深入人心的时代,孙登死后,嫡长子身份让孙和的太子之位显得那么不可动摇。可即使是在一片劝阻声中,鲁班依旧固执地反对着孙和被立。为此她不惜四处散布流言,并勾结了好几个还算说得上话的大臣。她的举动多少有些作用,孙权虽然没表态,但太子一事却一再地被搁置下去。

  如今的鲁班已不再是我初见时的那个身着新衣面容娇羞的鲁班了,她目光锐利,很少对人笑,比常人更焦渴地想要拥有权力。这么多年过去,也许她一直不曾忘记周循,也许她早已将他忘记,只是那个时候的恨意仿佛成了习惯,便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自孙和被召还建业以来,又过去三个月了,可是立太子一事依旧没有任何动静。国家不应该没有继承人,这让朝中大臣甚为忧虑。

  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只要孙权一天不表态,这件事情还会无休止地搁置下去。

  一日,陆逊来到建业。

  以往他每次来建业都会见我一面,这次亦不例外。可是当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这一次他不止是想见我面而已。

  “为太子事找我的?”我不想等他开口,自己先说道。

  “是。”

  我叹口气:“你又何必卷进去?”

  “这是国家的事,”他正色道,“既是朝臣,没有卷不卷进去的说法。”

  我仍是叹气。

  “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太子。”

  “孙权有那么多儿子呢。”我淡淡地说。

  “自古都是立长不立幼,”他说,“如果废长立幼,会给国家带来混乱。”

  我突然发现我说不过他。不仅是因为在他面前我永远无法说出一句尖刻的话,也不仅是因为我知道孙和终将被立。更大的原因来自他本身,这一刻我才发现,他相当倔强,比我还倔。

  我只能是叹气。

  “云影——”他忽然轻轻地唤了我一声。我心顿时软下去,安静地看着他。

  “以前发生什么事,我不知道。但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还是对他耿耿于怀?”他问我。

  那一刻我突然在想,如果将以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他会不会像以前的我一样疯狂地仇恨?

  可是我怎么可能告诉他。那些见不得人的罪过,那些沉重的阴谋,我从来只愿我一个人背。

  我只是说:“我没有耿耿于怀。”

  他说:“既然如此,劝劝陛下,可好?”

  我终于还是点头。

  然后我就开始在孙权耳边不时说着应当立孙和为太子的道理。

  这不是太难完成的事情。他一直未表态是因为他举棋不定,是因为赞成和反对的势力刚好达到平衡。这个时候,我在旁边轻轻一推,便将他的天平推往孙和的方向了。

  赤乌五年春,孙和被立为太子。

  他应该知道我为他说情的事,对我的态度客气不少。我们见面的时候,竟能说上两句话,有时还笑一笑。

  我有时在想,要不就这样吧。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剩下的时间,就站在他这一边算了。

  毕竟他是陆逊用尽剩余的生命去维护的人。

  就算他会带来一个国家的风雨,带来混乱,带来被卷入这场风雨中的人们的悲惨的命运,可是毕竟,我能够和陆逊站在一起。

  我们可以一起做同一件事直到我们死去。

  孙和最终被立为太子,这让忧心忡忡的朝臣们长出一口气。可这一场戏,从一开始就打下了不安的伏笔。

  因为之前孙权的犹豫,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们看出了可乘之机。

  孙霸是个典型的被宠溺坏的孩子。十四年前王夫人和孙和被贬去吴,却独留下了他被步夫人抚养。孙权本来就宠步夫人,再加上思念孙和,对孙霸的感情,就有了双份。靠着这双份的感情,孙霸向来横行霸道,娇宠任性。

  可他不是没有他的好处的。因为在无忧中长大,他向来乐观而自信。他好像总也长不大,并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便一定能要到手。不是不蛮横,但因为他的自信和乐观,这蛮横也让孙权生出几分欣赏来。

  孙登死后,他一度认为该当太子的应是自己。后来孙和被立为太子,他被封为鲁王。按理他应当离开都城择封地而居,可是却一直留在宫里不肯动身。孙权纵容他,他便愈发得寸进尺,与他哥哥唱着对台戏。

  被立为太子后,孙和照例前往武昌驻守。到武昌没多久,他便召开宴会庆祝被立一事,并且邀我前去。

  孙和不是个蠢人,但也许是多年的寂寞和突如其来的地位所造成的反差让他被喜悦冲昏头脑,这第一步棋走得相当不好。历朝历代,太子私见百官和过分庆祝自己被立都是被君王所忌讳的事,更何况孙权已经老去,而孙和羽翼未丰。我虽如此想,但还是不忍扫他兴,只是吩咐左右一定瞒过孙权,然后自己找了个借口去了武昌。

  陆逊在邾城处理紧急事务未还,反而是在他家中见到茹。原来茹已搬来武昌长住。这么多年过去,可能那个心结也被解开了吧。看着她平静的脸,我是真心为他们高兴。

  我带了她同去赴宴。孙和见到我多带一人来时,有微微的惊讶。可听说这是陆逊的夫人后,他便以最好的礼节欢迎了她。他对她很尊敬,这种尊敬发自内心,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不奇怪。当他以一个贬谪之身回到建业,当人们都在观望犹豫的时候,只有陆逊,坚持地因为他嫡长子的身份而拥护他。他也看定了陆逊是棵可依靠的大树,虽然太子太傅是跟随他多年的阚泽,可他依然以师礼对待这位前太傅大人。

  反是对我,他不是不客气,但总觉得那种客气仿佛隔了些什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sjxs.cc。玩手机小说手机版:https://m.wsjxs.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